首頁 > 首頁 > 教育 > 正文

        12歲前一定要孩子養成的7個習慣

        巴金說過,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小學時代養成這7個好習慣,孩子將受益終生!

         

        1、獨立規劃時間的習慣

        規劃、利用時間是一種能力,不能等上了中學再培養,從一年級就要培養孩子獨立規劃時間的習慣,例如:周日一天14個小時,讓孩子以小時為單位自己劃分、安排,想要做哪些事、各約需要多少時間等,然后鼓勵、協助孩子去完成他的時間規劃。這樣一項簡單的習慣將會使孩子終生受益。

         

        2、制定計劃的習慣

        設定目標、制定計劃是將夢想變為現實的基本功,需要從小培養,要啟發、引導孩子設定在不同的成長階段自己想要達成的心愿、想法、目標,例如:暑假兩個月,想要做成哪些事情,如何分步驟去做;新學期開始了,想要取得哪些變化、怎樣一步步去實現。

         

        3、收拾整理的習慣

        能夠定期、主動地收拾整理自己的書包、房間、百寶箱是一種非常棒的習慣,“收拾”就是吐故納新,“收拾”就是價值的重新定位,“收拾”是對昨天的回憶、總結,也是對明天的暢想、希望。

         

        4、系統閱讀的習慣

        在網絡技術越來越發達的今天,系統地閱讀、安靜地思考已經成為一種奢侈品,但如果想要成長,就一定要具備系統閱讀的習慣,以某個主題詞、某個事物、某個觀點為線索,搜集相關書籍、資料,進行系統、廣泛地閱讀,將一個問題搞徹底、搞清楚。


        5、承擔家務的習慣

        承擔家務是最樸素、也是最有效的培養孩子責任心的辦法,在不同年齡階段,可以列出不同的家務,讓孩子自己進行選擇,堅持做3-6個月,孩子能夠完全勝任了,可以進行調整,以鍛煉其基本的生活技能。

         

        6、收集錯題的習慣

        無數的名師、高考狀元告訴我們,收集、整理錯題是最笨、也是最高效的學習方法,因為如果我們不在同一問題上反復出錯,就是最好的進步。

         

        7、關心他人的習慣

        關心他人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在今天更加重要,家長要給孩子創造關心他人的機會。關心他人,先從關心自己的父母、爺爺奶奶開始。一個連爺爺奶奶都不會關心的人,去捐助愛心圖書、玩具、衣服,都是徒勞的。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閱讀
        責任編輯:葉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