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一則《家長想在學校辦“學雷鋒紀念日”展覽跑了多家書店買不到一張雷鋒像》的消息在網上引發熱議。據武漢《長江日報》報道,由于孩子學校要舉辦“學雷鋒紀念日”展覽,武漢一位家長在走訪多家書店后卻無法找到一張雷鋒畫像?!堕L江日報》向包括本報在內的全國媒體發出聯動邀請,希望在學雷鋒紀念日到來之際,能找到一張雷鋒像。為此,本報記者走進沈城各大書店,并與“雷鋒班”第一任班長張興吉和現任班長畢萬昌探討“是否需要一張雷鋒像”話題。
沈陽尋跡:書店里沒有雷鋒像……
真的買不到雷鋒像嗎?記者通過近乎一整天的尋找發現,在沈陽幾家大型實體書店,雖然能很輕易找到有關雷鋒的圖書,可都沒有雷鋒像。在新華購書中心的服務臺,工作人員得知記者要買雷鋒畫像,一個勁兒搖頭,說:“這肯定沒有賣的,庫存都不用查。類似的書籍也不多。”在工作人員幫助下,記者在二樓見到了兩本有關雷鋒的書:一本為《雷鋒傳》,一本是《采訪本上的雷鋒》。在三樓音像區,工作人員努力回憶才在架子上找到一部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的老電影《雷鋒》DVD。
在馬路灣新華書店,記者調閱庫存信息查到,圖書類的雷鋒書籍僅在少兒區有,《學習雷鋒好榜樣》連環畫和《雷鋒》等五類書。
現任“雷鋒班”班長回應:學雷鋒的關鍵是在心里
在尋找過程中,有讀者告訴記者,雷鋒像不應該在書店找,這些具有史料價值的資料都掌握在眾多的民間收藏者手中。還有讀者認為,學雷鋒最關鍵的是在心里,而不在于一張雷鋒像。在撫順的“雷鋒班”現任班長畢萬昌就是此觀點持有者。
通過電話連線,畢萬昌給出這樣的答案:“需要雷鋒畫像,我們直接去圖片社做一張就行了,翻拍的也好,資料上尋來都可,為何非要尋找一份正規出版社出版的雷鋒畫像呢?”對于武漢市民的這一苦惱,他說:“替我勸勸這位執著的武漢市民,真的沒有必要。能不能買到雷鋒像和辦展覽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沖突。現今社會對于大眾來說,買不買雷鋒像,掛不掛雷鋒像,看不看雷鋒事跡的書籍都并不會降低學雷鋒的熱情,不會影響學雷鋒的行動。傳承雷鋒精神,我們更需要雷鋒式的志愿者遍地開花,讓雷鋒式的好人不斷涌現。這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應該尋找的道德標桿。”
首任“雷鋒班”班長呼吁:國家公益,應以“雷鋒”名義發聲
張興吉,今年76歲,是根正苗紅的“雷鋒傳人”——既當過雷鋒的班長,又是第一任“雷鋒班”班長。他對“雷鋒和社會公益”的思考和探索,發人深省——
“四川大地震那年,我和幾個老伙計都報名去當志愿者,雖然因年齡原因沒被批準,但也讓我在想一個問題:這些年,在一些新聞報道的重大公益行動中,為什么沒有‘雷鋒’的聲音。在這樣的時刻,應以雷鋒的名義發出聲音,成為主導力。實際上,那些可親可敬的志愿者們是什么?他們就是一個個‘活雷鋒’。”
“我特別希望能有個全國性的“雷鋒基金會”,來主導社會公益活動。習近平總書記說,雷鋒精神是永恒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各地都有志愿者,熱情都很高,可很多地方沒有將引導志愿者行動跟學雷鋒聯系起來。這些志愿者其實就是‘雷鋒’。我建議國家以雷鋒的名義,來主導志愿者服務行動,強化雷鋒精神的時代認同感,讓‘雷鋒’成為義工文化精髓。”
記者 王遠
文章來源:沈陽日報 責任編輯:劉姍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