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首頁 > 熱點 > 正文

        男老師十余次猥褻小女孩獲刑 檢察長抗訴:判少了

        原標題:“一對一”輔導的男老師是禽獸!魔爪十多次伸向小女孩,檢察長親自抗訴:判少了!

        一對一輔導的老師,10余次對初二的女孩伸出了魔爪,最后一次,女孩剛剛過了14周歲的生日。

        2018年9月25日,在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不公開審理的這起強制猥褻、猥褻兒童案二審的案件庭審中,出庭支持抗訴的檢察員義正言辭地說:“我要再次重申,這個案件的審理意義,已經超出了案件事實、情節與法律適用的本身。對這個案件的認定與量刑,還應從人文的角度,體現與結合社會公眾的預期、心理感受的程度和社會公德的養成,從更高更寬泛的角度去審視。”

        這位將個案審理提高到公眾感受社會公德高度的檢察員不是別人,正是杭州市人民檢察院陳海鷹檢察長。

        檢察長為什么親自抗訴這起案件,他的抗訴獲得支持了嗎,他抗訴的那個關鍵細節是孩子的14周歲生日,這又是怎么回事。

        11月21日,我們了解到了這個案子背后的始末。

        (▲陳海鷹檢察長在提審) 

        1

        “一對一”輔導的中年男老師是個禽獸

        去年,“那件事情”發生時小芳(化名)正在讀初二,父母給小芳找了一對一輔導老師,每次都是小芳去老師家補課。

        沒想到人到中年看上去笑瞇瞇蠻和氣的男“老師”郭某不是個好東西,從去年12月開始補課,一直到今年1月,郭某對小芳動手動腳10余次。其中,今年1月27日最后一次猥褻行為實施時,小芳剛剛過了14周歲生日,且情節最為惡劣。

        2018年4月23日,郭某被提起公訴。

        一審法院認為,郭某多次猥褻兒童,其行為構成猥褻兒童罪,猥褻未滿14周歲的兒童直至滿14周歲,應從重處罰,判處其有期徒刑三年三個月。

        但是,檢察機關審查后認為,一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量刑不當,依法提出抗訴。

        2

        最后一次被猥褻時孩子剛過14周歲生日

        這是個關鍵點

        一審法院判決僅以猥褻兒童罪定罪,也就是說定了郭某一個罪。一審法院認為郭某猥褻小芳十余次,就是算“多次”。

        但是檢察機關不這么認為。

        杭州市人民檢察院陳海鷹檢察長親自掛帥,帶領未成年人檢察部辦案人員辦理該案。

        關于抗訴理由,陳海鷹這么跟錢江晚報記者說:“注意到嗎,郭某最后一次猥褻小芳,小芳剛過14周歲生日,也就是郭某的猥褻行為時間持續跨越了被害人14周歲前后兩個時間節點。而在法律上,14周歲是個很重要的節點。根據法律規定,14周歲前,和年滿14周歲,是兩個不同的法益。前者以猥褻兒童罪來定罪,后者則構成了另一個罪名‘強制猥褻罪’。”

        “國家對婦女兒童權益有特別的法律保護,這是國家司法文明與進步的表現。

        作為司法機關,必須落實到個案的辦理上,即在法律適用中體現從重原則,能兩罪不定一罪,能從重絕不能從輕。本案中,被告人從事教育職業,利用其面對年幼女孩的身份地位、力量、認知優勢,對被害人實施猥褻行為在10次以上,最后一次行為性質尤為嚴重,不能籠統地認定為‘多次’,更不能讓最后一次能獨立認定且情節惡劣的行為,被之前歷次行為吸收。這既不符合本案事實特征,沒有體現從重原則,也不符合立法精神。”

        因此,陳海鷹認為,郭某應該二罪并罰。

        3

        一罪改判為二罪

        有期徒刑三年三個月改為五年

        2018年9月25日,在二審審理中,陳海鷹檢察長作為檢察員出庭支持抗訴,他說:“我們辦理案件,保護的不僅是案件中被害未成年人的權益,更要考慮其長遠的身心健康,還有對家庭教育的引導和培訓機構的規制,使更多的家庭與孩子,也包括我們自己的子女免遭類似不法侵害。”

        “我要再次重申,這個案件的審理意義,已經超出了案件事實、情節與法律適用的本身。對這個案件的認定與量刑,還應從人文的角度,體現與結合社會公眾的預期、心理感受的程度和社會公德的養成,從更高更寬泛的角度去審視。”

        庭審過程中,陳海鷹向法庭進一步明確了“最后一次猥褻行為具有強制性”“原審被告人的猥褻行為至少在十次以上”等關鍵事實。同時,從對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實行特殊保護的角度,建議法庭對郭某判處從業禁止。“對被告人予以嚴懲,不但能讓其付出代價,起到懲戒作用,更重要的是發揮警戒、教育、預防作用,推動引導社會公序良俗的形成。”

        郭某當庭表示認罪悔罪,愿意接受法律裁判。

        庭審結束后,陳海鷹列席了該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發表了檢察監督意見。

        2018年11月6日,杭州市中院依法對該案作出終審判決,法院采納了檢察機關全部抗訴意見,判決郭某犯猥褻兒童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犯強制猥褻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數罪并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五年。禁止其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起五年內從事教育及相關工作。 

        (▲陳海鷹檢察長出庭支持抗訴)

        新聞+

        檢察機關建議:

        完善日常校外培訓機構監管機制

        類似的猥褻案我們報道過好幾起。

        讓人非常感觸并萬分心疼的是,女孩往往在被侵害多次以后才“說”出來。有的孩子則以另一種方式比如不愿意去老師家來回避被侵害,但是父母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類似于郭某的一對一輔導的教育行為,社會監管又在哪里?

        陳海鷹認為,這個案件的改判,其意義不僅僅在于這個案件,還在于一類案件上:“還在于其廣泛的社會效果,在于其能起到個案的預防作用,還在于起到面上的預防功效。對于推動一類案件的解決具有很大意義,更有利于推動良好的社會風尚,具有宣示法治的作用。”

        近日,檢察機關向有關職能部門發出檢察建議書,建議完善日常校外培訓機構監管機制,從源頭上杜絕安全隱患;建議通過定期公布校外培訓機構“黑白名單”、聯合制作“告家長書”等檢校聯動形式,強化學生和家長對校外培訓機構的辨識能力和維權意識。同時,檢察機關將繼續通過“檢察官法治進校園”活動、“校園安全管理分管負責人培訓”等形式,多維度開展普法工作,構筑未成年人綜合保護的良性生態圈。

        陳海鷹,1989年畢業于華東政法學院,30年來輾轉浙江省檢察院、麗水市人民檢察院,后至浙江省檢察院任黨組成員、副檢察長,2018年1月到杭州市檢察院,他是一名檢察戰線的老兵。

        來源:錢江晚報/浙江24小時首席記者肖菁 通訊員趙云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胡晶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