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城市 > 上海 > 正文

        上海一老人出院后欲回養老院遭拒?負責人:不能直接回來

        上海一老人出院后欲回養老院遭拒?負責人:不能直接回來   

        上海疫情進入向常態化防控轉換階段,

        正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但是還有養老機構卻不讓老人回去。

        今天播出的《民生一網通》節目中

        市民吳先生來電反映:

        他的阿姨原來住在普陀區曹楊社區長者照護之家。因為骨折,入住普陀區中心醫院。目前院方表示,老人可以出院,但照護之家一直以疫情為由,拒絕老人回去。

        老人骨折住院已近3個月

        吳先生說:阿姨3月11日摔跤,隨后家人便立即將她送到附近的普陀區中心醫院。由于摔跤導致骨折右臂肱骨和胯骨骨折,3月18日在醫院接受了手術。3月底,院方便通知家屬老人可以出院。但當時正好碰到浦西地區即將封控,曹楊社區長者照護之家表示,老人剛剛經歷手術,萬一有問題,封控期間或許無法及時就醫,建議老人繼續住院。老人家屬同意了這一建議。

        誰曾想,4月1日開始,浦西一封就封了兩個月。吳先生的阿姨患有中度阿爾茨海默癥,需要單人照護,住院期間每天200元的護理費用,也讓手頭并不寬裕的老人頗感壓力。

        5月底,好不容易等到上海將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消息,吳先生一家心想:終于能把阿姨接回養老機構了吧!可實際上仍是困難重重。

        是事出有因還是不近人情?

        時至今日,養老機構仍以防疫為由對于外出就醫老人返回“不松口”,到底是什么原因?

        是老人回養老機構會帶來隱患?——可兩個月來,老人一直住院,每隔兩天便進行一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是養老機構本身存在風險?記者采訪了曹楊社區長者照護之家負責人沈儀霞,她介紹,這家養老機構從未出現過陽性患者,屬于非涉疫機構。她進一步解釋說,該養老機構“不是拒絕老人回來,而是不能直接回來”——那么,這一規定,又從何而來呢?該負責人回答:來自上級部門。

        難以變通遇上層層加碼?

        記者采訪了普陀區民政局養老服務科工作人員張穎,其對于這一“規定”表示確認:“出于對養老機構內其他老人的保護,原則上,普陀區內住在養老機構的所有老人外出就醫住院后,都要在別處隔離七天,才能回到原先的養老機構”。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曾經新冠確診治療后轉陰的老人,可以直接回到養老機構進行隔離。那為什么外出就醫的老人卻不可以直接回去?

        記者就此咨詢了上海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處長葛健,他告訴記者,疫情期間,他們確實出臺了一系列防控要求:對于陽性轉陰的、定點醫院以及方艙醫院返回的老年人,市民政局明確規定,老人應全部閉環轉運,即由屬地派車接回養老機構,在機構內要隔離觀察7天;對于外出就醫的返回養老院,則是規定要在機構外的一個隔離場所隔離7天才能返回養老機構。“從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到現在,我們也還一直是按照這樣一個辦法進行操作。”

        但是,記者從民政部最新頒發的疫情指南中并沒有這一要求。

        對于像吳先生阿姨這樣,骨折、行動不便,并患有阿爾茨海默癥的老人,還有那些長期癱瘓的老人、高齡老人、獨居老人、孤老……他們到哪里去找合適的隔離點呢?酒店的設施和飯菜是否適合這些老人日常生活的需求?出臺政策前,這些問題是否也被納入考慮?

        葛健表示,接下來,他們將根據疫情對政策進行調整:“我們大概到6月10日左右,會看看全市的情況,爭取6月中旬左右會對防控措施進行調整,再出臺一些緩解的措施。”

        另據記者了解,截至發稿,普陀區相關部門已對吳先生的阿姨做了妥善的安排。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王蘭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