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湖一隅。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楊唯偉 攝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楊唯偉 通訊員 裴彥林
初冬,走進定西市安定區的山梁溝峁,整山系整流域喬、灌、草、花搭配的植被五顏六色,主次干道綠樹成蔭,鮮花綻放,一排排整齊劃一青磚紅瓦的新農村鑲嵌其中,一幕幕生態美、鄉村富的畫卷映入眼簾。
安定區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境內溝壑縱橫,梁峁起伏,山多川少,干旱少雨,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惡劣,“種一坡、收一車、打一斗、煮一鍋”,曾是這片貧瘠土地上群眾廣種薄收、艱難困苦生活的真實寫照。
窮則思變。為了解決“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問題,多年來,安定區咬定青山不放松,持續抓好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好轉,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對于安定區來說,植樹造林是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也是解決安定區生態脆弱,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治本之策。”安定區林業和草原局局長董俊盛說,區委區政府堅持生態立區戰略,全面推行林長制,科學開展國土綠化,積極推進“綠滿隴中”行動,全力打造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
安定區鄉村秋景如畫。資料圖
用綠色繪就新篇章,一幅充滿詩意、和諧的生態畫卷正在安定大地徐徐展開。
安定區全民動員,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廣泛推廣“挖大坑、施大肥、栽大苗、澆大水”的“安定經驗”,積極實施“四旁”義務植樹、鄉鎮面山綠化、城區面山加密提升改造等工程建設,著力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多樣、協調互補、以點帶面的林業生態發展新格局。2022年,全區完成造林綠化12.96萬畝、“四旁”義務植樹262.5萬株
近年來,安定區先后爭取退耕還林(草)、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等造林綠化資金5.5億元,完成生態造林115萬畝。打造提升了8萬多畝結構合理、生長良好、功能完備的城鎮面山生態功能區。結合福建福州、山東青島等對口幫扶援助,銜接落實資金6960萬元、區級配套837多萬元,完成造林綠化7.36萬畝,打造了福州林、青島林等一批精品示范工程。
綠起來的安定。資料圖
讓樹成行、讓樹成片、讓樹成林。截至目前,安定區累計實施“三北”“天保”“退耕”等國家林業重點工程15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18%,獲得“全國綠化先進集體”“全國退耕還林先進縣(區)”“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獎先進集體”“國家水土保持示范縣(區)”等榮譽稱號。
新時代,新起點。“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董俊盛說,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安定區將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全力打造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的新征程中奮力繪就天藍、地綠、山青、水秀的美麗畫卷。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