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潮汐
我們總暗暗期盼人與人的情誼能如磐石,風(fēng)雨不移,亙古不變。可這世間,真正如磐石的又有多少呢?多數(shù)的情感,倒更像那海邊的潮汐,有其來時的洶涌,亦有其退去時的靜默,在漲落之間,演繹著人世的聚散。
起初,總是好的。一點微末的善意,一回偶然的相助,都像一顆石子投入心湖,漾開圈圈感激的漣漪。那時,我們是海灘上欣喜的孩童,為每一片沖上腳踝的浪花而驚嘆。可日子久了,人便容易將這潮水的滋養(yǎng)看作理所當(dāng)然。那每日的關(guān)切,成了應(yīng)分的晨露;那長久的陪伴,成了固定的風(fēng)景。我們漸漸忘了,這海水并非固著于我們腳下的沙岸;它每一次的涌來,都是一場自由的奔赴。直到某一天,忽然發(fā)覺那熟悉的濤聲遠(yuǎn)了,溫潤的水汽散了,只留下一片空闊的、寂靜的沙地,我們才悵然若失——原來,沒有哪一片海,是永遠(yuǎn)不該退潮的。

我們又在往這片海里投下太多沉重的期望。這期望,起初是細(xì)軟的沙,后來卻凝成了堅硬的、要求它按我們的心意塑造岸線的礁石。我們在心中為對方描好了一幅精細(xì)的航海圖,期待他按圖索驥,不偏不倚。可每個人,終究是自己靈魂的舵手,有著獨一份的航線與航速。當(dāng)那艘船未能駛?cè)胛覀冾A(yù)設(shè)的港灣,失望便如寒潮,驟然降臨,讓情感的水流一寸一寸地冷下去,僵下去。卻不知,那最高的期望,往往是感情里最鋒利的銼刀。
即便兩片海域相鄰,浪濤相聞,也各有各的深流與底床。再親密的關(guān)系,也需一片“溫柔的距離”。這距離,不是隔閡的鴻溝,而是讓彼此得以自由呼吸的空間。若憑著情誼的由頭,便駕著船闖入另一片海的深處,去攪動它隱秘的潛流,干涉它固有的節(jié)律,那么再寬容的海,也會掀起抗拒的浪花。守得住分寸的親近,方能長久;懂得止步的關(guān)懷,最是溫暖。
而最無可奈何的,大約是各自的成長,像風(fēng)一般,將曾經(jīng)并肩的航船吹往了不同的方向。我們曾共享同一座燈塔,談?wù)撝黄浅健?娠L(fēng)來了,你的帆向往著開闊的遠(yuǎn)洋,我的槳卻眷戀著寧靜的港灣。我們并沒有爭吵,沒有怨恨,只是靜靜地看著共同的話語如退潮般消逝,彼此的身影在海平線上漸漸模糊,變小。這不是誰的過錯,只是生命的航程,到了自然的岔路口。
于是我終于明白,與其奢求一片永不退潮的海,不如做一個真正的觀潮者。在潮水涌來時,便赤了腳,全心全意地在沙灘上奔跑、歡笑,珍惜那每一滴清涼的吻痕;當(dāng)潮水退去時,也能安然坐下,懷著一份灑脫的放手,去欣賞那裸露出的、被歲月沖刷得光滑潔凈的沙岸。那共同浸潤過的時光,早已改變了我們心靈的地貌,成為生命里無法磨蝕的一部分。
潮汐有信,聚散無常。愿我們都能在各自漫長的海岸線上,與同頻的潮聲相遇;即便獨行,心中也存著一片海的回響,豐盈,而坦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