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75周年大型公益活動在京舉行
(江山 常魁星 陳勝 黃象紅 孫連東 楊洋 陳浩天)“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唱響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國作戰的號角,10月25日,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75周年大型公益活動在北京市房山區韓村河山莊會議中心盛大舉行,活動由北京志愿軍紀念館(籌)、北京市房山區愛國擁軍促進會、中良福苑健康養老產業有限公司等聯合舉辦,社會各界人士齊聚一堂,共同緬懷志愿軍先烈,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活動在莊嚴的國歌聲中拉開帷幕,全體人員莊嚴肅立,向志愿軍烈士默哀1分鐘,表達對英雄先烈的深切緬懷與崇高敬意。主持人介紹出席活動的領導嘉賓:原解放軍總參政治部副主任、北京志愿軍紀念館(籌)顧問賈雪陽將軍、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原司長,全國機關事務工作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元慎、中紅網總編輯、北京志愿軍紀念館顧問江山、軍事科學院《軍事百科》原主編蘇彥榮、中國建設傳媒網總編輯常魁星、北京市通州區關工委武政、原總參管理局退休干部王春榮、原武警北京總隊干部十大忠誠衛士一等功榮立者吳玉娟、中國老兵網(老兵集團)、北京志愿軍紀念館(籌)顧問梁馨玥、《誰是最可愛的人》作者、著名作家魏巍的女兒魏平、北京志愿軍紀念館(籌)館長何風蓮、秘書長孫連東、宣教部長黃象紅等。
志愿軍代表鄭東弼、楊興蓉、陳明興先后上臺發言。他們用質樸的語言,深情講述那段艱苦卓絕卻熱血沸騰的歷史,分享志愿軍戰士在冰天雪地的戰場中爬冰臥雪、奮勇沖鋒,在彈盡糧絕時仍堅守陣地、絕不退縮的英勇事跡,以及對“保家衛國、視死如歸”信仰的執著堅守。一個個鮮活的故事,讓在場聽眾仿佛置身當年的烽火戰場,深刻感受到志愿軍精神的偉大力量。發言結束后,全場齊聲合唱《志愿軍戰歌》,“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激昂旋律響徹全場,重現了志愿軍戰士保家衛國、奮勇向前的壯志豪情。
原解放軍總參政治部副主任,北京志愿軍紀念館(籌)顧問賈雪陽將軍講話。他說,1950 年 10 月 25 日,中國人民志愿軍肩負著人民的重托與民族的希望,毅然跨過鴨綠江,奏響了 “保家衛國” 的英雄戰歌。這場戰爭自 1950 年 10 月志愿軍入朝后首次作戰起,至 1953 年 7 月 27 日《朝鮮停戰協定》簽署宣告結束,歷時兩年九個月。志愿軍憑借鋼鐵般的意志,以相對落后的裝備,戰勝了裝備精良的以美國為首的 16 國聯軍及南朝鮮軍隊,創造了震撼世界的戰爭奇跡。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的 “立國之戰”,正如毛主席所言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其偉大勝利打破了美帝國主義反動派 “不可戰勝” 的神話,奠定了新中國在亞洲乃至國際事務中的重要地位,深刻改變了世界戰略格局。同時,這場戰爭有力保障了國家主權與安全,為國內建設贏得了長期和平環境,更推動了人民軍隊現代化建設,極大激發了全民族的精神力量,讓中國人民真正挺直腰桿站立于世界東方。
他指出,長期的和平環境易滋生麻痹思想,尤其對青少年群體影響深遠。在此背景下,北京市房山區愛國擁軍優屬基金會、促進會與北京志愿軍紀念館(籌)聯合舉辦大型公益紀念活動,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以美帝國主義為首的反動勢力并未甘心失敗,因此更要以此次紀念為契機,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重點加強對青少年的國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與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教育,引導他們傳承革命先輩的意志與光榮傳統。站在新的歷史節點,我們要從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中汲取力量,以實際行動投身富國強軍實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動能,迎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 100 周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 100 周年的到來。
北京志愿軍紀念館館長何鳳蓮在致辭中回顧了紀念館籌建的初心與意義,強調了傳承志愿軍精神對當代社會的重要性,并對未來進一步弘揚英雄精神表達了堅定期望。她說,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在近百人無私奉獻下,我們自籌力量、廣結善友,在無政府支助、企業力微的情況下,經一月余周密籌劃與安全布防,全力保障抗美援朝老英雄接待工作,志愿軍后代亦深受感動、主動參與,力求讓老英雄愉快相聚、滿意而歸。今年是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5周年。我們吟唱“湘水之岸,英木蒼蒼;身在異域,魂歸故鄉”。向英雄致敬!鳳凰涅槃,人天共仰;為國舍命,日月同光。志愿軍在:“上甘嶺前,揮刀舞劍斬豹狼;長津湖畔,冒雪頂風披彈雨。”“英雄異國在躺著,是為我們今活著。”“鴨綠天光,猶照豐碑碧血;燕鳧江影,不驚璧月忠魂。銘記歷史,致敬英雄。”
何館長說,回顧毛主席的論斷:“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是抗美援朝兩年零九個月,240萬將士的參戰,19萬多名烈士的丹心碧血,取得了偉大勝利!目前,我們正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大事業,應對霸權的挑戰。在上甘嶺精神激勵下,為了世界和平,我們銘記歷史,致敬英雄,是立國之本,是時代的呼喚,是和平的基石。在此,向所有奉獻大愛者和陪護領隊與志愿者們致以衷心感謝和崇高敬意!
河南洛陽志愿軍精神傳承人蔡秀杰、重慶志愿軍精神傳承人蔡乾萍先后發言,介紹了她們傳播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和志愿軍精神的經歷和今后傳播紅色文化和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打算與規劃。
北京市房山區愛國擁軍促進會段維一、房山區關心下一代委員會主任段維鵬、房山區退役軍人事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邢瑞賢先后講話。他們介紹了房山區,緬懷志愿軍先烈、分享房山擁軍成果并規劃未來,強調用紅色教育傳承抗美援朝精神,回顧退役軍人保障成效并提及后續優化方向。
活動給志愿軍精神傳承教育基地與房山區擁軍企業頒授了匾牌,對相關單位在傳承英雄精神、支持擁軍工作中所付出努力的予以高度肯定,激勵著更多單位和個人積極投身這一偉大事業。愛國擁軍企業代表在發言中,分享了企業在愛國擁軍事業中的擔當與作為,展現出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助力紅色精神傳播的堅定決心。
原總參政治部副主任、北京志愿軍紀念館(籌)顧問賈雪陽將軍向志愿軍老戰士贈送了“福壽康寧”書法作品,將軍后代陳樹新組織軍旅書法家書寫了“福”和“壽”字等書法作品贈送給志愿軍老戰士。
精彩的紅色傳承文藝演出將活動氣氛推向高潮,通過歌曲、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生動再現了志愿軍戰士的英勇形象和感人故事,讓紅色文化深入人心,激發起觀眾強烈的愛國熱情。
紀念活動后,舉行了老兵座談會。志愿軍老兵們圍坐在一起,親切地分享交流,詳細介紹了參加抗美援朝的親身經歷,他們的講述飽含著對戰友的思念、對祖國的忠誠以及對和平的珍視。北京志愿軍紀念館(籌)總顧問賈雪陽將軍向老兵們贈送“福”字,表達對他們的崇高敬意和祝福。
據了解,本次活動由北京志愿軍紀念館(籌)的何鳳蓮、孫連東、何利平、黃象紅等人發起,全程有眾多志愿者提供貼心服務,保障活動順利開展。活動第二天,志愿軍老戰士一同前往天安門參加升旗儀式。凌晨天色未明,老戰士們懷著崇敬與激動的心情早早抵達天安門廣場等候;當五星紅旗在晨光中冉冉升起,他們莊重敬禮,眼中滿是對祖國的熱愛與自豪。之后,老戰士們瞻仰了毛主席遺容,緬懷偉人豐功偉績。中午,主辦方精心為老戰士們舉辦了集體生日宴,在溫馨歡樂的氛圍中,眾人共慶生日,為老戰士們送上真摯祝福,感謝他們為國家和人民作出的巨大貢獻。
此次活動是對志愿軍先烈的深情致敬,更是對志愿軍精神的大力弘揚與傳承。通過一系列活動,讓更多人銘記歷史,從英雄事跡中汲取奮進力量,激勵著新時代的人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讓偉大的志愿軍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活動攝制組孫淼、陳勝、陳浩天、楊洋、王果,志愿者劉建民、王立君、謝宏偉、趙國鋒、李德權、蔣亞輝、伊藏藏、張燕敏、葛維翔、于銀漢等全程參加了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