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 > 傳統文化 > 正文

        中國戰區受降檔案首次集冊出版 展現完整歷史時刻

        全集12冊的《中國戰區受降檔案》是自1945年中國抗戰勝利以來,第一次系統整理出版。泱波/攝

        王楚英、陳良、鄭萬隆等3名抗戰老兵代表接受了出版方的贈書。泱波/攝

        14日,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前夕,《中國戰區受降檔案》首次以全貌集結編輯,正式出版發行,并舉行了隆重的贈書儀式。該套書全12冊,是自1945年中國抗戰勝利以來,第一次系統整理出版的中國戰區受降檔案,首次全面披露了中國戰區受降、128萬余日軍投降的內幕和經過。

        此次首發的《中國戰區受降檔案》,已經被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確定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重點出版物”,由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下文簡稱二檔館)根據館藏檔案編輯整理、南京出版傳媒集團·南京出版社出版的。

        全套書收錄原始檔案資料4800余頁,封面采用布面精裝,全彩影印,最大程度地呈現了這批檔案的歷史原貌。封面上的英文字母“V”,出自1945年中國戰區受降儀式會場——原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大禮堂鐘樓以及大禮堂內前廳裝飾的表示勝利的“V”型標志。

        記者看到整套書籍,以沉穩的米色為封面,中國戰區受降檔案的主標題和頂頭的“V”字是深紅色的,正如抗戰老兵王楚英所說,“這(字)不是黑的,是紅的,是中國八年抗戰中三千五百萬同胞蒙難,在抗日戰場上成千上萬抗戰將士奮勇獻身,他們的鮮血寫的。”

        二檔館副館長馬振犢表示:作為中國戰區受降的重要文獻,本書重點收集了當時中國戰區和各受降區受降的綜合報告類檔案、文電、地圖以及歷史照片等原始文獻資料,集中反映了從1945年8月到1946年2月中國政府對128萬余日軍實施受降,及對各地日偽機關、產業、物資等進行接收的實際情況,是對中國戰區受降歷史的一次全面展示,對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中國戰場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通過這套書籍的,完整反映了南京作為主受降地,即延續了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上的國際受降儀式,又開啟了在中國(包括臺灣在內)的12個戰區陸續受降的序幕,這樣一個歷史事實。”二檔館巡視員郭必強告訴記者。

        據本套書籍的責編之一、二檔館史料編輯處編輯劉傳吉介紹,二檔館作為收藏民國檔案最為豐富、全面的檔案館,此次在浩瀚如煙的館藏檔案中,精心挑選了有關中國區受降檔案的80%,選入這套書籍,“我們僅僅剔除了一些重復的內容,盡可能把最全面的歷史檔案奉獻給讀者。”

        出席首發式的領導有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館長翟玉霞,中共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徐寧,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副館長馬振犢、副巡視員郭必強,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德生,南京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總編輯、黨委書記朱同芳,南京出版社社長盧海鳴等;王楚英、陳良、鄭萬隆等3名抗戰老兵代表;受贈單位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總統府)、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南京圖書館、南京大學圖書館、金陵圖書館代表也應邀參加此次首發式。首發式由盧海鳴主持。在首發式上,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副館長馬振犢、南京出版社副總編輯樊立文、抗戰老兵代表王楚英分別作了專題發言。出席首發式的領導向抗戰老兵和各受贈單位代表分別贈送了圖書。

        記者 申冉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劉姍(實習)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