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 > 傳統文化 > 正文

        國家文物局: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文博創意產業

        陶俑雨傘。圖片來源:故宮淘寶官方微博

        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司長朱曉東26日表示,我們要鼓勵眾創眾籌,以創新創意為動力,把博物館和文創企業設計單位的橋梁架設起來,開發具有中國特色、民族特色的原創文化產品,打造我們的文化創意品牌。同時,要為社會資本廣泛參與、研發、經營等活動提供指導和便利條件。

        26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文物局文物局副局長顧玉才介紹了《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的有關情況。

        在回答記者關于“文博創意產業”的提問時,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司長朱曉東介紹,大力發展文博創意產業,是這次國務院文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主要內容是深入挖掘文物資源的價值內涵和文化元素,更加注重實用性,更多體現生活氣息,延伸文博衍生產品產業鏈條,進一步拓展文博創意產業的發展空間,這個空間是很大的。

        朱曉東提到,國外的一些博物館創意產品開發的收入占總收入的70%,門票收入只占30%,而國內比例大一點的大概在10%,這是我們和國外的差距。故宮博物院近一兩年來文創產品的開發銷售收入有大幅度的提高,這是非常好的現象。我們還要鼓勵眾創眾籌,以創新創意為動力,把博物館和文創企業設計單位的橋梁架設起來,開發具有中國特色、民族特色的原創文化產品,打造我們的文化創意品牌。同時,要為社會資本廣泛參與、研發、經營等活動提供指導和便利條件。

        顧玉才則表示,首先要肯定文物事業是公益事業,但是利用文物的豐富資源來進行創意產品開發這屬于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是黨的十八大確定的目標,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候文化產業要成為支柱產業,文博創意產業是其中一部分,責無旁貸。除此之外,還要增加博物館的收入,從目前實踐看文博創意產業的開發,也是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展覽看完了,回去了,如果買一批與博物館展品相關的通過創意發掘出來的產品帶回去,就能時刻記著,而且會影響到你周邊的人,吸引更多人來博物館,即使沒有去博物館的人也會了解博物館,進一步發揮文物的作用。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劉姍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