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娛樂網訊 www.yule.com.cn 2015年是中國IP大爆發的一年,《羋月傳》、《花千骨》等網絡小說改編劇獲得空前成功,全年30部IP類電影貢獻票房約80億,大量IP改編游戲繼續著前幾年吸金的輝煌,原創內容價值愈加凸顯,這也催生了更多并購市場的資本運作。2015年中國市場共產生IP相關收購42起,其中披露收購金額案例數39起,合計產生并購金額209.59億元,被并購企業行業涵蓋影視、動漫、游戲、小說、藝人等多個領域,平均單起并購金額為5.37億元。其中捷成股份近32億收購華視網聚成為全年規模最大IP類收購,華視網聚積累了涵蓋電影、電視劇、動漫、綜藝等各類別,時長達3萬余小時的內容資源。
“影視+”泛娛樂明星時代到來
范冰冰、李易峰、周迅、馮紹峰、楊冪、楊洋、趙麗穎、馮紹峰等明星紛紛加入影視IP劇打造“影視+”泛娛樂明星時代。
門戶網成為影視IP生力軍
1、新浪“亞洲好書榜”
“亞洲好書榜”由微博讀書與咪咕閱讀聯合主辦,且聯手亞馬遜中國、當當、京東、蘇寧、掌閱、中文在線、塔讀、愛閱讀等戰略合作伙伴,通過微博實時的“粉絲力量指數”來反饋讀者的閱讀體驗。
2、百度“百度閱讀”
百度閱讀開放平臺是百度閱讀類資源的統一引入平臺。版權方可以通過該平臺上傳、管理、銷售自己的版權資源。百度具有龐大的用戶群和品牌影響力,并提供多種收益模式供用戶選擇。多終端的覆蓋、多樣化的宣傳,必將為用戶帶來豐厚的收益。
3、騰訊“騰訊文學”
作為騰訊互娛旗下重要的“泛娛樂”業務之一,騰訊文學擁有如下品牌矩陣:以男性閱讀為主的“創世中文網”和主打女性市場的“云起書院”;移動端應用(APP)“QQ閱讀”和觸屏網站“QQ書城”兩大移動閱讀產品,以及以手機QQ閱讀中心為代表的綜合內容拓展渠道。
4、網易“網易云閱讀”
網易云閱讀堅持打造全平臺、發展全內容的路線,是業界首先提出“開放平臺”概念的移動閱讀產品,致力于為用戶和內容提供者提供良好的互動生態,目前網易云閱讀開放平臺對內容提供機構、原創作者、自媒體人免費開放所有用戶,收益全歸內容方所有,目前業內僅此一家。
影視巨頭成IP并購主力軍
在全部42起IP類相關并購中,所有并購方企業根據所處行業與IP相關度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IP類企業,即原本就屬于如動漫、影視、游戲等相關行業的企業,二是影視上下游企業,如紡織服裝、游戲、圖像音像相關企業,三是轉型企業,即從其他行業向影視傳媒進行跨界轉型的企業。
IP類企業2015年共產生IP并購23起,占比54.8%,涉及并購總額78.74億元,占比37.6%。華誼、奧飛動漫、唐德影視等影視傳媒巨頭依舊是并購主力軍,其中華誼兄弟并購數量最多,共有5起,包括游戲、明星IP、導演IP等各個方面,總耗資37.36億元。從被并購公司類別來看,游戲類并購最多,一共有9起,這也體現除了繼續積累IP資源外,進一步拓展業務范圍挖掘IP價值也是目前影視巨頭們進行資本運作的重要方向。
影視上下游企業發生并購10起,驊威科技、美盛文化、凱撒股份、捷成股份四家公司包攬了所有相關并購,其中前三家都是服裝、玩具等影視下游制造業企業。近幾年棉花等原材料成本上升,國內外市場需求下降,使得紡織服裝產業面臨生存困境,許多公司都希望培育粉絲經濟,通過周邊產品制造獲取收益,同時試水影視產業拓展業務范圍。
向影視傳媒轉型的企業也是目前IP并購的重要力量,這類企業2015年共發生并購9起,如中南重工、鑫科材、萬好萬家等傳統行業企業都進行了一些系列產業并購,特別是中南重工,公司在2014年引入了中植資本,兩年內在除了對大唐輝煌和值尚互動的兩起IP并購外,其他收購和成立影視相關公司合計達9家。相比起影視巨頭,這些企業缺乏人才和IP資源的基礎,快速在行業內立足的需求使得并購成為性價比更高的增長途徑,因此在轉型過程中這些企業的資本運作更加積極。
七部熱門小說將帶動“IP文化產業鏈”
《花千骨》從衛視劇到網劇再到游戲巨額效益翻幾番,這一成功IP案例讓影視圈的大佬們虎視眈眈盯著影視IP行業的新動態。
影視IP觀察員綜合數據分析以下七部小說很有可能成為新晉“IP文化產業鏈”:蕭鼎《誅仙》、郭敬明《幻城》、海雷《無盡天燈》、唐七公子《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唐缺《九州.天空城》、我吃西紅柿《莽荒紀》、貓膩《擇天記》將在未來的影視圈形成“七星連珠”,這七部影視IP將帶動新文化產業,在影視和游戲等方面帶來巨額收益。
打造泛娛樂集團,實現IP價值最大化
IP價格水漲船高,被并購公司市盈率大都超過10倍,熱門小說的IP收購價突破百萬也比比皆是,同時競爭的強化也使得IP研發運營的成本也大大提高,如熱門影視劇《羋月傳》單集拍攝成本超過200萬,加上推廣、營銷成本單集可超過400萬,這也意味著如果無法對IP進行充分價值挖掘,這很可能會變成一樁虧本的生意,因此更多企業開始以IP為驅動,進行全產業鏈的資本運作。
目前主流IP價值挖掘主要模式為小說/漫畫+影視+X,IP最大的價值在于原著粉絲的二次開發,這可以大大降低產品初期在市場的推廣難度,迅速吸引流量。底層的IP生根于龐大的原創市場,數量決定了IP在早期大多無法直接以影視劇、動畫等形式存在,世紀之初網絡文學的興起成了IP生長的土壤,在日本和美國也同樣如此,頂級IP如海賊王、超人、蝙蝠俠也均來自于龐大的漫畫市場。優質IP搬上大銀幕或者小銀幕是價值實現的第二步,銀幕帶來廣告和流量使得IP第一次能夠身價高漲,但影視對IP資源的挖掘還是遠遠不夠,IP進入第三次開發大致可分為三大模式:
(一)、小說/漫畫+影視+游戲
2014年被稱為中國游戲手機IP的元年,由于渠道分發平臺對游戲版權審核收緊,以往的盜版游戲面臨較大的發行壓力,同時市場競爭加劇使得游戲開發成本越來越高,以往粗制濫造,純靠宣發推廣吸引用戶的游戲難以存活,與此同時,手機游戲的超強的盈利和吸進能力拉動了更多的IP持有商試圖通過衍生游戲來實現快速盈利。火爆的IP本身能帶來大量的流量,從而大大降低游戲推廣成本,帶來大量的種子用戶。以IP為紐帶,建立影游聯動的運營模式,是目前市場最主流的IP價值挖掘模式,影視+游戲的模式有利于增加用戶的參與度和粘性,強化IP認同度。
(二)、小說/漫畫+影視+服裝、玩具等周邊產品
除傳統影視企業外,紡織服裝行業是2015年進行IP并購最活躍的行業,美盛文化和凱撒股份在2015年完成8起IP并購,除了直接收購IP外,美盛文化還投資了創新工場和微媒互動,在公司IP資源布局方面提供輔助。除上述企業外,美邦服飾、希努爾、富安娜等其他紡織服裝類企業在也都有IP相關并購的動作。
近幾年以IP促進周邊產品生產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日本的熊本熊,2011年熊本縣為了抓住九州新干線修至本縣的契機,推出了熊本熊作為吉祥物。由于設計出眾、推廣得力,熊本熊不久就成為了全日本最受歡迎的吉祥物,這也使得熊本縣旅游收入大幅增加,兩年內為當地創造了1200億日元的經濟效益,而衍生品收入僅2014年一年就達到約33億元人民幣。
(三)、小說/漫畫+影視+其他衍生收入
2015年末《羋月傳》大火,發行方樂視也賺得盆滿缽滿。據樂視公布的數據,僅2015年雙十二當天《羋月傳》定制版手機、電視等衍生品的銷售額即超過5.1億元。同時,《羋月傳》中大量出現的廣告植入、贊助,以及正式上線時會員、廣告和海外版權的販賣也可以使出品方樂視獲得不菲的收益。目前如愛奇藝、樂視、搜狐等視頻直播平臺大量囤積IP,做自制劇也主要依靠這些渠道進行盈利。
除此外,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IP價值實現手段,華誼兄弟在2012年啟動了電影小鎮項目,以IP為驅動發展旅游產業,打造中國的“迪斯尼”;小米科技以自身品牌作為IP,推出產品涵蓋手機、電視、平衡車到箱包等多個門類,打造小米生態圈。
一個優秀的IP及運營能帶來的利潤不會依靠單一渠道,利潤最大化的目標是推動IP巨頭進行行業上下游并購的根本原因。IP價格和運營成本的走高意味著,中小企業只能成為IP的生產者,而非資本的運作者,但是隨著產業轉型和消費升級帶來的紅利的進一步釋放,預計未來以IP為驅動進行的全產業鏈資本運作會更加頻繁,同時,水漲船高的收購成本帶來收益幾何也將迎來市場的考驗。 微信關注:中國娛樂網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