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砥礪奮進又一年
奮力推動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記者吳莎莎 通訊員彭高峰
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秦州人民奮勇前行,苦干實干,書寫了跌宕起伏、催人奮進、溫暖人心的篇章。
2018年全區預計實現生產總值214.88億元,同比增長8.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2億元,同比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150.6億元,同比增長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69元,同比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96元,同比增長9%,全區經濟社會保持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持續提升。
2018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李官灣
集中力量脫貧攻堅
農業農村提速發展
秦州區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堅持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相互促進、相互融合,緊盯“兩不愁、三保障”,認真落實“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全面實施“一戶一策”脫貧計劃,全區年內退出貧困村40個、脫貧10792人,交出了一份振奮人心的答卷。
積極推廣“三變+產業”扶貧模式,爭取并整合各級專項扶貧資金2億多元、財政涉農資金1.08億元,到戶產業扶貧資金7100萬元,發放特色產業貸款5.3億元,實施短平快項目16個,新增龍頭企業2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60個。
省級農業科技園區效益凸顯,華岐油用牡丹、秦嶺石家河連翹等一批“三變”改革基地建成投產,全省蔬菜產業扶貧現場推進會在秦州區召開。種植林果8.2萬畝、蔬菜16.4萬畝、中藥材9萬畝,畜禽飼養量達到350萬頭(只),創勞務收入23億元,農業產業不斷壯大,扶貧成效愈加明顯。
與此同時,該區以貧困村為重點,全面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44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全面建成,搬遷安置建檔立卡貧困戶2991戶14034人;改造農村C級危房740戶;建成自然村通硬化路270公里;解決3.17萬戶14.88萬人飲水不穩定問題;關峽水庫、高效節水灌溉等水利水保工程有序推進,新建堤防6.6公里;完成水毀道路搶修和汪蘇、皂華等農村公路“暢返不暢”整治工作,維修改造水毀橋梁3座,建成縣鄉道安全生命防護工程5條45公里,有效解決了農民群眾住房、飲水、出行等問題。
聚焦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著力提升農村地區公共服務能力,創建扶貧車間14個,帶動就業1000余人;精準扶貧培訓勞動力4827人;落實村級扶貧公益性崗位1906個;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全面落實;新建標準化村衛生室44個,落實醫療救助建檔立卡貧困戶256戶補助金183萬元,發放“雙助貸”2億元。深化農村土地制度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頒發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證8713戶。扎實開展“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行動,排查清理農業園區、農業大棚及耕地上建設非農設施等違法違規行為。
各項扶貧措施的落實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秦州區脫貧攻堅成果不斷擴大,農業農村振興發展動力明顯增強,農業產業真真正正“活”起來了,農民生活條件實實在在好起來了。
中梁空港新城安置區建設
統籌城鄉一體建設
城市發展明顯加快
在深化改革、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建設的過程中,秦州區堅持“東優西拓、南接北連”的戰略構想,著力構建內聯外通的城市交通網絡,依托項目集中發力,建成了一大批助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工程,秦州新城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市政基礎設施顯著提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扎實推進。
甘谷古坡至秦州關子至麥積新陽三級公路、天潤橋互通立交、瀛池大橋下穿道路建成通車,天平高速、秦州大道、天定高速藉口互通立交、天平高速北出口連接線、機場南路、北山公路等重大交通項目進展順利。新建文景路、藉河南路西延段等城市道路7條8.3公里,提升改造青年南北路、大眾路、迎賓路等城區主次干道17條11萬平方米,整修改造城區巷道30條、人行道6萬平方米。市一中人行天橋即將建成,師院路、建三小學、省機電學院等3座人行天橋開工建設。
實施城市園林綠化工程,藉河一期續建綠化景觀、南郭寺——李官灣生態長廊、羲皇大道綠化帶、太京石榴園等園林工程全面完工,新修綠地花壇120余處,新增綠地7.7萬平方米,城區綠地率達到39.1%。
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常態化開展城鄉“兩違”建設、交通秩序、市場秩序、市容環境綜合整治,拆除違法建筑963處12.5萬平方米、戶外不安全廣告牌136塊2.6萬余平方米,打造了民主路、建設路、青年南北路等一批精品示范街、嚴管街,亂停亂放、倚門經商、市場外溢、城市環境“臟、亂、差”等問題整治成效明顯,城市形象顯著提升。
提質增效狠抓項目
增強經濟發展后勁
全面落實“三重”“三一”工作機制,省級天水秦州經濟開發區已批復。表彰獎勵工業企業55家623萬元,鼓勵支持工業企業創新升級,華天電子科技園、天光半導體產業化、海林中科技術改造等重點工業項目進展順利。天水裝配式建筑產業園、天水職業教育園奠基開工,藉口現代物流園項目完成土地征收,天水糧食倉儲物流產業園、天水城鄉公交總站、秦州商貿城等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
積極發展全域旅游,建成智慧旅游平臺,南山云端休閑露營公園、平南生態旅游小鎮部分運營,“游牡丹古鎮?賞牡丹花海”文化旅游節、秦嶺連翹文化旅游節、秋季菊展、南山牡丹游園等文化旅游活動廣泛開展,秦州夾板、旋鼓、射禮射藝參加中國體育文化旅游博覽會展演,青年北路“黃金大道”、自由路玉蘭大道成為“網紅街”,玉泉鎮李官灣村被評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平南特色小鎮被評為全國休閑體育賽事精品景區,全年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51.2億元。
加快商貿流通產業發展,上海錦江都城四星級酒店、西安曲江書城等知名品牌進駐秦州印象;佳·水岸小鎮、上億廣場實現運營,“伏羲工坊”特色餐飲文化街區正式開業,奧特萊斯、蘭州新區進口商品直營中心等高端品牌店落戶秦州,全區外貿企業達到51家,外貿進出口額增長30%。推進城鄉市場建設,秦州建材市場項目啟動實施,建成赤峪路等便民市場5個,蔬菜直銷店22個。區、鎮、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物流快遞站點實現行政村全覆蓋,線上交易額達9.3億元,現代商貿體系日趨完善。
以重大項目為抓手,嚴格落實項目建設“領導包抓、專項巡查、考核問效”三項機制,持續推進并聯審批、聯審聯批,狠抓項目前期保障、招商項目落地、建設工程質量,2018年年初確定的231項省、市、區列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06.6億元,目前在建142項,其中新開工66項。全力以赴保障重大項目建設用地,8大片區已簽訂征收協議1700多戶(征收面積21萬平方米),騰退土地面積500余畝;協助市上征收1526戶、騰退土地360余畝;完成報批建設用地12批次15宗2868畝,供應土地20宗1832畝。認真貫徹國家及省、市激發民間有效投資有關政策要求,強化政策落實和要素保障,實施招商引資項目77個,到位資金78.06億元,總投資67.5億元;第24屆蘭洽會簽約的8個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0.34億元,櫻花小鎮完成概念性規劃編制,已簽訂框架性協議;秦都·新天地城市社區、水岸商業酒店綜合體等項目有序推進。
天水市三中異地搬遷項目建設
注重生態改善民生
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只有實現綠色發展,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秦州區牢固樹立和堅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深入開展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提升生態保護水平,取得顯著成效。
升級改造一級煤炭市場,設置煤炭二級配送網點77個,完成“三改一補”10107戶,全面取締燃煤鍋爐,嚴格控制揚塵污染,積極推廣清潔能源,空氣質量逐步改善。全面落實“河長制”,完成藉河、羅峪溝等河道河床整治、水污染防治工程,全區13個非法采砂點、36個土小企業全部取締。完成南溝河、呂二溝、龍王溝、橋一溝等13條28公里城區黑臭水體治理及污水收集工程,日污水收集能力達到8萬方,城區黑臭水體全面消除。嚴控工礦企業和農業生產污染,強化農村面源及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建立平南、關子等土壤國控監測點9個。實施南北兩山綠化、“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等生態建設重點工程,完成荒山造林3.4萬畝、新一輪退耕還林2萬畝。開展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創建省級“千村美麗”示范村2個,市區兩級示范村11個、整潔村50個,城鄉環境質量大幅提高。
投入教育類資金3.36億元,完成市三中、玉泉中學、玉成小學等城區17所學校新建擴建工程,新增校舍面積15.9萬平方米。市三中舊校區恢復初中部招生,城區新增教學班152個,城區超大班額全面消除。高考二本以上上線人數1657人,上線率40.23%,應屆考生二本以上上線率名列全市第一。啟動實施秦州區體育“一場兩館”提升改造工程,建成南山5.5公里徒步生態景觀長廊,成功舉辦首屆“生態南山杯”全民健身徒步登山賽、首屆藉河風情線熒光夜跑健身活動,第四屆“李廣杯”國際傳統弓射箭錦標賽被評為全國2018年體育文化旅游十佳精品賽事。積極開展生態校園建設,校園綠化率達到35%。
深化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區建設,實施科技項目114項,取得科技成果35項。深入推進醫共體建設,婦女兒童醫院、疾控檢測檢驗中心等項目進展順利,齊壽、華岐等6所衛生院建成使用,公立醫療機構全部實現藥物零差率銷售,成功創建省級中醫藥先進縣區。隴南書院、后街清真寺等文物保護修繕工程基本完工,新增岷山廠區等縣級文保單位7處,秦州圖書館被評為國家三級圖書館。
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全區新增就業人數1.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18%。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7.61%。發放城鄉低保1.76億元、醫療救助3147萬元、臨時救助3145萬元、殘疾人補貼836萬元、廉租房補貼1008萬元。著力改善群眾住房條件,吳家崖、窩駝等8個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開工建設。
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全面開展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區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完成親睦里、后寨區域性火災隱患整改、電力電氣安全隱患專項整治等工作,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全年無食品藥品安全事件發生。
全面推進“平安秦州”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偵辦惡勢力犯罪團伙案件7個,破獲電信詐騙案件38起。禁毒工作獲“全國示范單位”榮譽,實現全省考核“三連冠”。創新加強社會綜合治理,嚴格落實信訪責任制,及時排查調處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不斷加強自身建設
發展環境持續優化
為持續優化發展環境,秦州區通過持續加強監督、落實普法責任、深入推進“接放管服”和“四辦”改革等,進一步加強意識形態建設。
全面落實中央及省、市、區委各項決策部署,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社會輿論監督,去年全年辦理答復市區兩級人大代表意見建議120件、政協提案150件。認真貫徹落實《秦州區人民政府工作規則》,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全年召開區政府黨組會議14次,理論中心組學習12次,常務會議13次,區長辦公會議45次。全面落實普法責任制,獲全省“七五”普法中期考核先進縣區榮譽。深入推進“接放管服”和“四辦”改革,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全面梳理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項259項,基本實現“一網式”協同辦公,159項行政許可事項實現政務大廳集中辦理,群眾辦事效率明顯提高。鹽業體制改革順利完成,“多證合一”、“營改增”等各項改革措施全面落實,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建成藉河北路等一批核心價值觀宣傳示范點,網絡輿情管控力度不斷加大。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省政府“十不準”規定,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深入開展“轉變作風改善發展環境建設年”活動,加強教育引導、制度約束和監督檢查,大力整治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現象,政風行風持續好轉。
砥礪前行決勝小康
奮勇爭先逐夢秦州
2019,新的征程,新的坐標,新的使命!
發展的思路更加明晰:自覺踐行五大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打造隴東南經濟社會發展帶頭區核心區目標,按照“一核中心帶動、兩軸拓展延伸、五城齊抓共建、多點多極突破”的發展思路,全面實施“六大戰略”,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統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城鄉協調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優化升級、保障改善民生、深化改革開放、政府自身建設,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秦州,為與全國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既定的目標催人奮進: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2.5%以內,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控制在省、市下達指標以內。
承載著夢想與期望,肩負著責任與擔當。站在新的起點,秦州區將牢記使命,奮勇前行,為建設幸福美好新秦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懈奮斗!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