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 明星 > 正文

        《三體》鐵粉卡梅隆:何時能看到電影版?

        2月18日,北京。《泰坦尼克號》《阿凡達》的導演,有“卡神”之稱的著名科幻片大導詹姆斯·卡梅隆,與科幻片《流浪地球》原著作者、監制,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來了一場“世紀對談”。

        這對科幻迷來說,不亞于火星撞地球。

        卡梅隆是來北京為其監制的科幻新片《阿麗塔:戰斗天使》做宣傳。沒想到,聊著聊著,卡梅隆就追問起大劉《三體》電影來,直言“應該拍”,還表示“如果有一天你看到《三體》在美國銷量突增,一定是我推薦了。”

          “卡神”打call《三體》至少該拍6部

        自2009年《阿凡達》后,這位締造過多次票房神話的卡梅隆幾乎從好萊塢消失。如今,65歲的他頭發已經全白,眼窩深陷,或許《阿凡達》續集耗費了他巨大的精力和體力。

        不過,“卡神”的精神很好,談吐依舊幽默風趣。他與大劉的對談,不約而同都從各自與科幻的淵源講起。

        劉慈欣說,是阿瑟·克拉克的作品把他引向了科幻的道路,還爆料當年最想學天體物理,但高考分數不夠,只能學工科。

        聽到“天體物理”,卡梅隆笑著表示,自己挺幸運的:“我大學學的是物理,也學天體學,感興趣的正好是那些未知的東西。”

        春節期間,卡梅隆也在微博上祝賀了《流浪地球》的成功。隔空打call還不夠,這次,是他自己選定劉慈欣為對談嘉賓。而當大劉問他,如果中國科幻片繼續發展下去,你想看到怎樣的科幻片?他脫口而出:“拍《三體》!”

        卡梅隆認為《三體》是一部經典的科幻小說,因為“文字能產生這種震撼是最難的,這不像電影,可以靠特效,真的很了不起。”

        大劉坦言,以目前的經驗和能力,拍《三體》確實有一定的困難。

        卡梅隆鼓勵說:“《三體》系列有100多個故事,有黑暗的部分,也有人性的部分,或是自然和人性的對抗。”而他希望電影《三體》是一個樂觀的故事,因為“我是樂觀主義者,不見得是一個最終圓滿的結局,但我想要在電影里看到樂觀的人物或其他。”

        “《三體》這本書拍成電影,首先量就要6部電影,不然會是打水漂沒深度。”卡梅隆的這個評價有多高呢?就連他自己的“阿凡達”系列,目前也只是計劃了5部電影。卡梅隆建議劉慈欣,讓不同的導演去探索這些故事,“不需要告訴他們怎么做,只要鼓勵他們做就好了,我們要給他們機會。”

        說完,“卡神”又回歸到一個粉絲的角色,就像廣大“三體迷”一樣,眼巴巴地問大劉,“您接下來想要做什么?”

        劉慈欣謙虛地表示,他有一個“心魔”要克服:“我要用全部的力量去寫新的科幻小說,想寫一些和以前不太一樣的科幻作品。我要盡最大努力不去想會不會變成電影,這個惡魔式的念頭老是纏著我,很難擺脫。但我還是試著擺脫,不然會(對創作)帶來限制。”

        兩位大神的共識:好的科幻電影更適合原創

        在聊到中國科幻電影的未來時,卡梅隆表達了樂觀的態度,認為中國科幻片將迎來大發展。“視覺效果在中國發展起來了,已經達到一定的高度,也可以和全球其他一些視覺特效公司相媲美。這意味著中國已準備好去迎接科幻大片了。”

        劉慈欣則認為,要產生一個好的科幻電影市場,還必須有優質的原創內容,但現在國內缺少這種優質的原創內容,“不管是優質的科幻小說,還是優質的科幻電影的劇本。”

        而且,兩位大神都認為,好的科幻電影更適合原創劇本,而不是改編小說。

        劉慈欣說:“科幻電影本身,尤其高成本的電影更適合原創劇本。但近幾年美國改編的情況好像增多了,像《降臨》《火星救援》,聽說《沙丘》也要開拍。我們國內缺少科幻編劇,這個亟需解決,要花時間去培養他們成長。”

        卡梅隆也舉了《沙丘》的例子,“電影是一種很有限的藝術,時長就那么多,而小說不同。我們喜歡的科幻小說,都有豐富的細節,要拍電影是很難、很漫長的。所以我贊同你,最好的科幻電影都是原創的,而不是改編而來。”

          《錢江晚報》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閱讀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