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首頁 > 評論 > 正文

        規范算法應用,讓技術進步更喜聞樂見

         新聞背景:

        近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就《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算法推薦服務提供者應當向用戶提供不針對其個人特征的選項,或者向用戶提供便捷的關閉算法推薦服務的選項。用戶選擇關閉算法推薦服務的,算法推薦服務提供者應當立即停止提供相關服務。

        被算法蒙在鼓里,離真相的偏差越來越大

        算法推薦如硬幣兩面,一面是方便公民于信息過載中找尋所需、所想的信息,一面是阻礙公民于海量信息中尋求新知、跳出包圍圈,一體兩面,相克相生。本以為歲月靜好,互不逾界,然而,隨著資本的幕后操縱和平臺的唯利是圖,算法推薦的“繭房病毒”逐漸蠶食其僅存的一絲利好。“你的手機不再是你做主”“看似是你在上網,其實是算法幫你上網”,算法推薦強占了公民自主選擇權,看似自主可控的行為,其實是被算法蒙在鼓里,無處不在的“隱形之手”控制著我們前行。如果說互聯網是一塊大蛋糕,那么算法推薦就好似一把刀,將其四分五裂,而參與其中的互聯網網民僅僅食得一小塊而已。【詳細】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基于算法的個性化內容推送已超過整個互聯網信息內容分發的70%。運用算法技術確實提高了信息分發的效率,但弊端也顯而易見——不管是上述的哪種推薦機制,都很少考慮信息的基本價值理性。人在技術面前不斷被客體化,其背后是資本至上的“流量法則”,與之相伴而生的必然是一系列“算法焦慮”。【詳細】

        這種行為就是在充分利用人性的弱點,平臺或許借此獲取了流量,但也在無形中給受眾筑起“選擇性接觸”和“選擇性接受”的信息壁壘。置身其中,個體只能接觸跟自己意見一致的信息,越來越難接觸跟自己意見相左的信息。在這種日漸同化、窄化、極化的信息通道中,人們離真相的偏差越來越大,價值觀異化越來越快,達成社會共識也越來越難。【詳細】

        打破算法推薦“圍城”,確保用戶自由“沖浪”

        從算法推薦的載體上來分析,算法推薦服務是基于大數據分析下進行的推送服務,可見,算法推薦服務離不開互聯網技術,亦離不開平臺或者移動終端對于用戶信息的采集、歸納和打包。算法推薦服務能夠“手張得如此大,伸得如此遠”,歸根結底是用戶失去對平臺或者資本如何使用個人信息的知曉權以及否決權。平臺肆意收取用戶個人信息,才能知曉用戶個人特征,才能為用戶畫像,進而實現算法推薦服務,這是資本或者平臺通過算法推薦服務控制用戶上網行為的完整閉環。因此,欲阻斷算法推薦服務,還需從平臺或者資本違法違規收集用戶個人信息入手,切斷算法推薦服務“源頭活水”,才能更好的維護用戶權利,確保用戶自由的“沖浪”。

        此次國家網信辦發布公開征求意見稿,旗幟鮮明地直指算法推薦服務。可以看出,國家網信辦欲打破算法推薦“圍城”,拯救困在“算法”里的孩子的態度和決心,可謂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應民之所需。【詳細】

        對算法推薦進行綜合治理,使其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而非成為阻礙文化進步的絆腳石,是互聯網合規戰略的重要一環。筆者認為,針對算法推薦的綜合治理,未來應該實行“積極立法、算法透明、用戶知情、多方監管”的管理思路。【詳細】

        規范算法應用,充分引導社會正能量

        然而,算法推薦服務是一條完整的服務鏈,包括算法推薦生產者或提供者、算法推薦服務載體、推薦內容、推薦形式,服務終端或用戶以及服務反饋于一體。而此次意見稿中,僅僅是從推薦形式和服務終端即用戶層面出發,去打破算法推薦“圍城”,很顯然,還是不夠的。破除算法推薦的“桎梏”,還需全面發力,建立常態化的管理機制,針對算法推薦服務全過程進行透明化管理。【詳細】

        技術應當是為大眾謀福利的工具,而不能成為操控用戶的手段。長期以來,各大平臺都以商業秘密為由,很少公開算法推薦的數據模型。更糟糕的是,在算法推薦過程中,用戶完全不知情。這類似于福柯在《規則與懲罰》一書中描寫的圓形監獄——平臺監控用戶的一切,而用戶一無所知。為了防止平臺與用戶之間的平等關系變成附屬關系,消除平臺成為“信息上帝”的可能性,算法推薦必須從“平臺主導”走向“用戶選擇”的模式。未來,以技術制約技術、以平臺限制平臺,應成為保護用戶利益的思路。既然有算法推薦,就應當有第三方的算法評估,國家應當鼓勵第三方機構通過數據技術測評各大平臺的算法推薦,彌補用戶的技術缺陷。

        作為中立的數據技術,算法推薦是一把雙刃劍,用之得當,則平臺與用戶兩受其益,用之不當,則社會與人民兩受其害。算法推薦的亂象是發展中的階段性問題,對算法推薦的綜合治理,不是限制其使用,而是為了讓其發揮更大作用,是為了充分引導社會正能量。【詳細】

        微言大義:

        @Esports海濤:這個世界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應該只看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Eddilot_:算法推薦,必須要有明顯的關閉選項。

        @果仁兒科技:用算法打造的系統,依然是以流量為王,這種算法利用的是人性的弱點,缺乏自律就會陷入過度娛樂的奶頭樂陷阱。

        @來走Z間:能關掉的我一個都不想開。

        @張好甜想暴富:算法技術無罪,如何利用才是關鍵。

        中國經濟網編后語:

        數字時代,算法推薦技術降低了信息選擇的成本,但同質化的信息流,也讓用戶深陷“信息繭房”的桎梏。特別是“大數據殺熟”、操控網絡輿論、泄露個人隱私等,更嚴重侵害用戶利益。應該說,算法推薦技術本身并無善惡之分,但決定算法應用的人應該有正確的價值觀,確保科技向善。因此,必須完善算法技術,規范算法應用,賦予用戶選擇權,從而打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生態,讓技術進步真正喜聞樂見。

        回顧:往期“經”點熱評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