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青貯飼草的時候,養殖戶都馬力全開,電量不足,鍘草機轉不起,人干著急呢!”說起以前的用電情況,定西臨洮縣龍門鎮大寨子村村委會副主任王新凱感慨頗深。
王新凱告訴記者,地處龍門鎮南部山區的大寨子村是一個養殖示范村,隨著近年來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鍘草機、粉碎機等農業機械種類和數量明顯增多,用電量大幅度增長,對供電服務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
“我以前養了10頭牛,想買一臺大型機械,但又不敢買,因功率大,帶動不起,買回家也是擺設,無法壯大規模。”大寨子村寧家山社養殖大戶寧秉華告訴記者:“現在好多了,在村上的幫助下,我們社率先實施了農網改造,安裝了100千伏安的變壓器,全村人發展產業的勁頭更足了!”
寧家山社農網改造的順利實施,離不開村級協商議事會的推動。在寧家山主持召開群眾知情會時,作為村協商議事會成員的王新凱把“協調推動寧家山社農網改造”這一問題提了出來,卻遭到了其他成員的反對。
“寧家山社以前實施農網改造被群眾擋住了,存在布線路占群眾耕地等問題,群眾不答應!”寧家山社長寧秉生嘆氣道。
“困難肯定有,但是咱們要本著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著辦的協商理念,真正通過協商來解決難題!”下沉到大寨子村的縣政協委員、鎮委員工作站站長張海鵬給大家指明了方向。
“對,咱們把養殖大戶、布線涉及的群眾都請到議事室,讓群眾建言協商,參與到決策和改造的過程中,這個事情就能向前推動……”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很快就達成了共識。
村協商議事會召開不久,龍門鎮以鎮村組干部入戶為契機,逐戶上門精準動員,講產業發展政策、講現實意義、解思想疙瘩,讓群眾吃下了“定心丸”,部分矛盾得到了化解,充分調動起了群眾參與農網改造的積極性。
寧秉生說,有了群眾的支持,龍門鎮供電所啟動大寨子村3個社農村電網的改造升級工程,目前已全部投入運行,為畜牧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龍門鎮黨委書記劉瑾說:“今年以來,龍門鎮將協商議事和社會治理相結合,從小問題著手助推改善大民生,鎮村兩級協商議事會把群眾反映的焦點問題納入協商議題,組織開展調研和協商活動,形成協商意見專報,有效破解了鄉村治理難題,切實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