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味道
家是一個港灣,更是母親的懷抱
家是一片天空,更是成長的舞臺
小時侯的味道,總是縈繞在心間,常常想起母親帶給我們快樂的童年……
小時侯的說笑,總是環(huán)繞在耳邊,每每記起母親留給我們口語的鄉(xiāng)音……
母親是四川人,用心靈手巧的廚藝,滋養(yǎng)著一家人的胃口,地地道道的川味,巴巴適適的蜀香。在母親的感染下,我們也學(xué)會了日常的四川話與母親交流,還能做幾樣家常的葷素川菜
母親也是大學(xué)畢業(yè)后,響應(yīng)國家的號召支援大西北,來到甘肅,來到白手起家的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原西北畜牧獸醫(yī)學(xué)院)任教。我們都是出生在大西北的孩子
聽母親講,那時的甘肅飛沙走石,干旱少雨,生態(tài)薄弱,天寒地凍。生活條件也很艱苦,沒有大米吃,只有定量的白面雜糧。可想而知,一個吃大米的南方人,其中的感受
記得家中的桌椅板凳都是清一色用竹條編制的。竹椅子,竹凳子,竹桌子。還有竹箱子。這些都是母親從四川老家?guī)н^來的
在六十年代,清貧的日子里,母親也不忘給家人腌制四川小菜,麻辣豆腐干、豆腐皮,麻辣醬,麻辣羅卜干等
到了七十年代,生活條件有所改善,我們吃到了母親親手做的臘肉,粉蒸肉、梅菜扣肉、元宵……
滋滋香純的川味,梳理著過去的時光
還隱約記得母親的菜譜,美食美胃,回味無窮……
臘肉。先用鹽巴和花椒等料均勻的涂在割成條的五花肉上,腌制后,再用柏樹枝熏烤至發(fā)黃,蒸發(fā)肉中的水份,最后用繩子掛在陰涼通風(fēng)處,直至出油,就可以食用了。臘味刺鼻,熏陶著咕咕嚕嚕響的胃口
粉蒸肉。糯米炒熟碾粉,肉切快,先用鹽、姜、花椒等腌漬,拌入糯米粉蒸熟。米中有肉,肉在米中,吃著看不著,米香撲鼻,肉香饒齒
梅菜扣肉。五花肉煮到六成熟,肉皮用醬油上色,再放入油鍋肉煎黃,然后切薄片,碗底鋪墊一層梅干菜,中間放入切好的肉片,上邊再鋪梅干菜,上籠蒸半小時。肉色白嫩,肉皮醬色,肥而不膩,入口即化,味美誘舌
粉蒸肉,梅菜扣肉蒸在鍋里,空氣中彌漫著香透了的味覺,且余香繞梁不絕。手中的風(fēng)箱不停的拉,一推一拉,裊裊炊煙,撲嗒撲嗒,發(fā)出樂耳節(jié)奏聲,拉得鍋底紅紅火火,拉的鍋頂蒸蒸日上,拉出一家人的生活,拉出一家人的味道,拉出一家人的長長久久,拉出一家人的年年輪輪……
元宵。黑芝麻糖心,咬一口滑軟流汁,一個糖心,包住一家人的日子,一個中心,包住一家人的歲月,團(tuán)團(tuán)圓圓,甜甜蜜蜜
母親還會在做菜的同時唱幾段川劇,川劇的韻味被揉進(jìn)了菜肴,讓舌尖上的四川更有了些品味。無論是怎樣的味道,那一定是母親的味道
母親,生在四川,老家敘永,求學(xué)成都,扎根甘肅,圓夢甘農(nóng),把熱血和生命獻(xiàn)給了這片筑夢的土地,留給她的兒女們的是,安安逸逸的精神家園,濃濃烈烈的川味舌尖,深深切切的鄉(xiāng)音符色……
母親的味道,點然“年”的燈火,照亮家的世界
這味道陪伴我們
走過童年
走過少年
走過青春韶華
走過家的世界
走過
春夏秋冬
走向
慢慢變老的路途
……
家,生命起源的地方
家,夢想啟航的地方
家,母親變老的地方
家,我們長大的地方
醉美家的味道
醉美母親的味道
每每的年
春天的暖陽里
又回味著母親做的年夜飯
……
四川
美食美刻
四川
快樂老家
作者:藺峰


